当前位置: 主页 > 教学园地 > 教师风采 > 科学组 >

如何构建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时间:2023-11-22 11:21来源:教导处 作者:高月明 点击:

大家晚上好!

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对于如何构建真正的学习共同体的想法。

今天让我们一起进学习共同体,探讨如何让学习自然真实地发生

当前的中小学教学以分科教学为主,学科之间碎片化的知识传授难以发挥整体育人功能,学生的学习以平面式的学习为主,深度学习很难发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提升。而学习共同体,对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具有积极意义。

学习共同体和一般性学习组织的最大区别,正如炭和金刚石,两者所组成的元素是一致的,但由于排列组合的方式不同,导致其硬度和物理特性有巨大差异。学习共同体,就如同一种催化剂,它打破旧有组合,经过重新组合,做到搭建新平台,创设新环境,激发新动力,启迪新思维,促进深度学习。

学习共同体使学习由个体学习转变为团队合作。俗话说,“要想走得快,就一个人走;要想走得远,就结伴而行”。学习共同体使学生的学习由个体的单打独斗转变为队员的相互协作。有共同理想和价值追求的术体才叫团队。在这样的团队中,不仅学生的学习得以深入,更关键的是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得以激发。在学习共同体中,更多是基于学生自愿和学习需要组成的团队。在这样的团队中,每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每名学生都得到成长,每名学生都享有尊严。

在学习共同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确定研究对象和学习内容的主体,而不是由教师或家长来指定或强加于学生的。这样的研究对象和学习内容,学生更感兴趣,更贴近学生实际,更适合学生的成长需要,学生的参与欲望和探究意识也更加强烈。学习共同体使学习由平面化转变为立体化。

那么,如何构建初中物理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呢?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学习共同体会重新定义学习目标,构建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传统的学习目标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分数,而学习共同体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分数高低。

比如我们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方式也应该是多元化的,包括实验探究、项目式学习、小组讨论等。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学习共同体的成员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教师需要与家长、学生建立密切的联系,及时沟通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状态。家长需要积极参与学生的教育过程,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学生需要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观点,同时也要积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

3.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

学习共同体的成员需要拥有充足的学习资源。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实践机会,家长可以提供相关的物理现象和实例,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等途径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

4.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技能、学习态度、合作能力等多个方面。学习共同体的评价机制也应该是科学的、全面的。评价方式也需要多元化,包括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形式。    

那么我们该如何保障学习共同体发挥作用呢?

1.强化教师指导。学习共同体的组建与实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在学习共同体的运行过程中,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引领学生由“解题”转变为“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综合能力。

2.培养“小带头人”。学习共同体不同于一般性学习,需要学生更多地去做实际操作和深度探究,需要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这能力都不会凭空获得,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培训,尤其是要加强对“小带头人”的培养,使其发挥“带头大哥”作用,做到以点带面、循序渐进、整体提高。

3.发挥家长作用。学习共同体的有效运行,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协助。学习共同体开展各种活动所需场地的协调、学习器材的购置,以及遇到困难时的指导和帮助,都需要家长及时伸出援手。

4.建立评价激励机制。任何学习方式都离不开评价机制的建立,对学习共同体而言更如此。学习共同体的评价,从评价主体来讲,可以采取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从评价手段来讲,可以采取纸笔测试、学习项目完成情况诊断、学生综合能力评价等多种方式,做到以评价激发学生兴趣,以评价引发深度学习。

学习共同体有哪些种类呢?

1.深度持续型共同体。深度持续型共同体,就是学生以课程为纽带组成学习小组,持续引发深度学习。如:“ 培育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教学探究 ”是陈利教师申报开发的跨学科课题,它既涉及地理课程,又涉及物理和其它知识意在打破了学科的局限和边界,立足于让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和探究获得学科间的联系能力、思维能力种能力。该课程研究计划跨度为2年引导学生对课程项目进行探索,引领学生步步深入,持续引发学生深度学习。

2.兴趣自选型共同体。兴趣自选型共同体,就是以兴趣和爱好为纽带,自愿结成的自主式学习共同体。比如我们学校的校本课程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最喜欢的课程。选课走班,为学生发展提供多元选择,学生由被动学习者转变为课程选择者。以王栋珍老师初中物理与生活“课程”为例,该课程凝聚了一群对物理感兴趣的学生,他们来自全校不同的班级,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

3.主题型共同体。主题型共同体就是学生以某一项目为纽带进行主题性学习。统筹利用了校内外课程资源,拓展了学生活动空间,丰富了学生学习方式,增加了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为学生成长搭建更大的舞台。课堂“疆域”的拓宽,为开展项目学习提供了基础。项目学习,使教师能够站在培育“完整的人”的高度去设计、开发课程,它拆除学科藩篱,打破学科边界,构建跨界学习“立交桥”,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综合能力。如:李庆典老师开发的“无线电测向”课程,涉及科学、数学、体育等多个学科。该课程以无线电测向为主要载体,就是事先将无线电发射器藏于一隐秘位置,学生自愿组成项目学习共同体,并进行适当分工。在这样的项目学习共同体中,每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并能与其他同学进行有效合作,那些在学科学习中找不到感觉的“边缘生”也找回了自我,信心得以增强,能力得以提升。

4.小组合作型共同体。小组合作型共同体,就是以本班学生自愿组成各种学习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小组有多种形式,既可以邻座数名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意愿和学习需要,不受限制地跨座区组成合作小组。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不同学科的学习需要选择多个不同的合作小组,在这种自愿、灵活的合作小组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组织能力得以提高。

5.社区互助型共同体。

这是我在当班主任时带领学生到养老院和儿童福利院进行志愿活动,小组成员由家庭住址就近的同学组成。

我们班共同资助的一名承留贫困学生.左菲菲,老家在邵原镇,上小学时跟爸妈一起搬迁到承留镇南姚河东村,后来在南姚河东上学和初中,妈妈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常年吃药,且失去了工作能力,爸爸在干活的时候腿部受伤,不能干重活,爷爷也因为意外去世,家中收不抵支,及其困难。我和 学生以及家长志愿者每个月驱车20多公里到她的家里对其进行课业辅导,并送去当月生活费,直到菲菲顺利考上济源一中。

这是2013级13班,当时大概离中招还有一个月,孩子们提出想进行一次团建,当时我也担心影响中招考试,后来在班里进行民主表决,几乎全员同意,没想到家长也是鼎力支持,从最初的策划到场地联系、条幅制作、租车等,几乎全部有家长搞定,那一天孩子们在欢笑与泪水中度过,同时班级凝聚力大大提高,回到学校,孩子们立即投入紧张的迎战中招复习中,那一年曾经倒数的13班获得了中招功勋班级的奖励。

另外,还可以以某小区内的本班学生组成互助型学习小组,开展互助互学。如:2015级五班就由本班居住在同一小区的以班长李若水为主,利用课余时间自发组成互助型学习共同体。利用课余时间编剧导演、演员白、主持等各种角色都由学生担任,道具、排练、演出、清场等各个环节都由学生分工负责。心理剧表演”使得学生在心里剧的创编和表演过程中,既要动脑(剧本创编、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合理分配角色),又要动手(道具制作与采购、布置彩排现场)动口(联系排练场地、矫正演员口语)。同时,家长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家长既要参与课本剧的编排与指导,还要参与服装、道具的筹备及各项服务工作。

总之,学习共同体的核心价值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由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主动探究者,引领学生由“做题”转变为“做人做事”,从而使学生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获得提升。

最后,我想说的是,构建真正的学习共同体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实现这一目标。让我们一起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吧!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谢毓坤



------分隔线----------------------------
------分隔线----------------------------
返回顶部
济源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