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教学园地 > 教学动态 >

期中考试经验交流--王玉霞

时间:2015-05-21 16:05来源:教导处 作者:办公室 点击:

 

一、         以智慧的集体备课,打造高效课堂。

    集体备课一直是我们学校的传统。每周二上午集体备课时间,我们地理教研组认真钻研教材,研究中考信息及近两三年来的中考试题,把握中考的命题导向,发挥集体的智慧和优势;定时间、定内容、定学案主备人;统一复习进度,统一复习重点,统一训练题及阶段测试题,并提前一周设计好学案,让学生依据学案进行知识的梳理复习,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充分利用好课堂上40分钟的时间,高效复习。

二、         以科学的复习计划,引领复习进程

地理学科的复习内容广泛而复杂,因此,在复习中,我们认真研读教材,结合学科特点及课时安排,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整个复习分为三个阶段:4月下旬结束教材,进入第一轮复习,迎接全市一模考试;5月底前完成二轮复习,夯实基础,实现专题突破;中考前两个星期完成三轮复习,进行强化模拟训练,提高学生应试能力。在这三个阶段的复习中,均注重学法指导、解题技巧和考试技巧的指导,使学生把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活学活用,从容应对中考。

三、         以明确的复习重点,提高复习效率

地理基础知识是认识、分析地理问题,培养学生智力、能力的载体,而地理中考也不能脱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察。因此,我们前两个阶段的复习形式上按章节系统复习,集中全力复习课本。主要任务是:全面复习,落实双基,理清脉络,重视基础知识结构的梳理,为中考储备知识。复习中要依纲靠本,夯实基础,突出主干知识,理清要点,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明确考点,联系热点,将每章节知识结构化,系统化,清晰化,同时要注意注重知识的综合与应用,如前后知识的联系与综合,教材与时事热点的联系。例如复习“西北地区”时抓住干旱这一自然特征,明确干旱对西北地区地表、植被、河流、湖泊、聚落、农牧业、交通、居民生活等方面的影响,学生就能对所学内容理解的更透彻,一目了然;复习植被由东到西变化的变化时,可联系“土地资源”中的草地的分布,复习自然资源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时,可联系“西气东输”等工程的实施。用课内学过的知识和能力与中考试题相对照,就会发现中考试题取材课外,但答案在课内。在这一阶段,我抓住每一章的“知识体系、主要图表和重要知识点及其应用”三方面内容进行系统、全面而又认真地梳理。哪些知识点需要梳理、每个图表需要学生掌握哪些知识、每一个知识点包含哪些内容等,都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我市中考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对于教材中的正文部分是复习的重点,而对于教材中的“活动”同样也是学习的重点,另外还包括阅读材料等。这一部分的复习是整个地理复习过程的重要一环,它对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平均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占用的时间也最多,通过这一阶段的复习,能让学生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对整个教材的知识体系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这样就能够提高中考基础题的得分率,并为提高中难度题和较难题的得分率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专题复习,通过切块专题复习,进一步使学生明确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强化学生对地理学科地域性特点的认识。将知识进一步整合,帮助学生构建完整清晰的知识框架。排查热点,适当补充背景材料,拓展学生视野,尽力做到“热点问题试题化”,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具体做法是:一方面以地理要素为线索进行专题复习,如把气候知识放在一个专题,解决所有与气候有关的问题,还有地形地势、河流湖泊,国家地理,区域联系与差异等专题;另一方面以课本图像为线索进行综合复习,训练学生将地理知识点在地图上串起来,如一些重要经纬线上的海陆分布、地形、气候等知识,不同性质的地理分界线、回归线赤道穿过的国家及气候类型、干湿地区等放在同一幅地图上,进行观察、对比,图文结合记忆,培养图文转换的技能,提高复习效率。

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回扣课本,强化记忆,养精蓄锐,调整状态。通过回扣课本,使学生对遗忘的问题重新记忆,消灭知识盲点。学生通过自己看书,充分调整自己的状态,通过中考综合训练和中考模拟训练,全面提高应试能力,轻装上阵,发挥出正常水平。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学案,避免“满堂灌”,复习课不单是地理知识的重现,贵在于复习的过程中能指导学生编织科学的知识体系,把了解和知道的知识上升为理解和应用,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四、         以完整的梳理整合,培养综合应试能力

现行教材中,无论是世界地理还是中国地理,在专题与区域之间都有一些联系点、交叉点,这样复习中就可以打破原有教材的章节限制,把若干个联系紧密的章节重新组合,加以梳理比较,即可节约课堂时间又能让学生明了前后知识的联系,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应用能力。

五、         以灵活的教学方法,提升地理能力

1、让复习课充满趣味,落实基础知识

地理基础知识是认识、分析地理问题,培养学生智力、能力的载体,而地理会考也不能脱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察。第一阶段的复习成为中考成败的根本,而关键是上好每一节复习课。地理复习若只把各知识点简单重复罗列,效果不会明显。所以我挖掘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地理复习设计成一个个复习活动,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全方位调动学生积极性,力求把复习课也变得趣味十足。

(1).变换角度,用反问激发学生兴趣

     地理复习中的有些知识点,直接问显得苍白,若反问一下,则更易激发学生思维。例如:复习到中东石油资源时,设问:若本区没有如此丰富的石油或者现在本区石油枯竭,对中东以及整个世界会有那些影响?你认为我们该怎样解决石油的日益枯竭问题?复习中国地势时问:若地势东高西低,会对我国(气候、经济、河流、资源等)产生那些影响?相信这些问题更适合学生,在讨论的同时不仅掌握了基础知识,还极大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2) 联系时事、热点激发学生兴趣

时事、热点问题是历年中考的必须内容,如最近发生的尼泊尔地震,四大工程、西部大开发、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六方会谈、嫦娥一号、神七的发射、人口、环境、资源问题等,都是近年来中考的热点。地理教学中“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又是地理教学的落脚点,因此把这些理念和热点渗透与地理复习中,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复习到北京时设问:两会的召开和第29届夏季奥运会的举办各说明了北京的什么职能?正值春天,北方频发的沙尘暴逼向北京,你知道沙尘暴引发的根源吗?你能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吗?

(3) 开展复习活动,让课堂变赛场

复习中若把一些有对比的知识罗列给学生,则会显得没有生气,若让学生提前复习,课堂上以竞赛、辩论等形式表现,学生为了表现自己,会主动去做好复习。如复习中国四大分区时,把他们分成四大组,辩论自己所在区域的好处;复习世界各国家,让学生当导游,简单介绍这些国家。这样把知识复习变成一个个复习活动,锻炼了学生的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

只有上好每一节课,才能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重视地图教学,突出学科特点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它集地理知识、原理、规律于一身,信息量大,每年占到中考的六、七成左右,抓好地图教学是中考成功的法宝。在第一、二阶段复习中要充分利用课本插图、板图,把知识点落实在地图上,帮助学生学会读图、识图、析图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对重点图表,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要求不断地描绘,并进行以图释文,图文转换,在读图时不仅要知道是什么、在哪里,而且还要敢问为什么,如何为我所用。第二阶段进一步强化读图、绘图、用图的专题训练,通过经纬网图,地形和气候图,地理景观和漫画图的分类训练,不断强化学生读图、用图的综合实践能力。

总之,在地理复习中,只要信息灵一点,步子扎实一点,方法活一点,效率高一点,相信一定能在中考中取得理想成绩,谢谢大家!



------分隔线----------------------------
------分隔线----------------------------
返回顶部
济源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