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教学园地 > 学习交流 >

导好方能学好

时间:2009-10-06 12:57来源: 作者: 点击:


裴会霞


“三环自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已经实践一年了,在这一年里,每个学科的每位老师都在探索中反思、改进、成长,我也不例外。我在观察和实践中发现,运用“三环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帮助我们真正实现“低消耗高效率”,而实现的关键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第一,教师要精心备课,因地制宜设计好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内容。
在这种模式推行的初期,由于对这种理念理解得不透彻,很多老师把“三环自主”简单理解成了:一节课主要就是这样三个环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反馈检测。于是所有的新授课上成了一个模式:课前出示教学目标——导入新课——指导自学——小组交流——教师小结——反馈检测。有些老师高兴的说:“哎呀,简单,上课省劲多了,很多东西都不用讲了,学生一自学再一互动就解决了。”更多的教师下课后叫苦连天,因为教学任务常常完不成。
问题出在哪里了呢?我以语文课为例谈谈我的看法。
自学环节:学生按照老师黑板上给出的自学指导(其实就是问题设计),自读课文,查找答案。因为知道接下来要小组交流,于是不自觉的同学就“等”,等着待会儿吃“现成的”,自学效果就打了折扣。又因为对课文的学习还没有得到老师一点指导,没有形成一点理性认识,就得独自解决那么多问题,而且不知道自己对课文的基本理解究竟对不对,心里没谱,部分同学会产生“畏难”心理,这样也会影响自学效果。
合作探究环节:因为一节课,围绕一篇课文起码得设计三四个问题,有易有难。在教师看来,有的问题可以一下子找到答案,重点研究那些有难度、有争议的,探究十分钟足够了。但是学生把握不好这个尺度。在小组交流时,一道道题研究,有时一些很简单的问题还要争议半天,谁也说服不了谁,浪费了很多时间,到了该研讨难题时,没时间了。
于是教学任务常常完不成,即使完成了,也仅仅是一部分基础好、自学得认真、理解力强的同学收获颇丰,其他同学则收获了了。
这样很被动。后来经过校领导的指导,教师们的反复研究,逐步改进,我们明白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先自学后“探究”,凡是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就能解决的问题,不要拿出来“小组交流”;需要探究的问题,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充分预设,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而要实现这一点,充分备课是关键,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不仅要备教法,更要备学法指导。这其实对老师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演员”登上舞台前,就得考虑好自己该如何来“导”。
第二,课堂上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
课堂上问题的设计应该随着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要有梯度,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渐入佳境。如果上课伊始就抛给学生一个高难度的问题,会一下子把学生“打蒙”的。学生不知道自己不会回答是老师提的问题太难了,他们会以为自己太笨,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很受挫,这样无疑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影响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我们在听优质课比赛时,常常会发现,有的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显得大胆活泼,积极主动,而有的老师上课,气氛沉闷,学生启而不发,胆小怯懦。后者的教学任务常常不能按时完成。课上得不理想的老师可能会归咎于学生“素质太差,太不爱发言,听课习惯不好”等等,但其实,恐怕是他在不知不觉间打击了学生的自信,或者设计的问题总是太难,让学生不敢回答。
我校的李庆典老师在博客上发表自己的听课感受:
这节课讲的是冰心老人的《观舞记》,授课教师先给学生展示了一段精彩的印度歌舞的视频,让我的眼睛和耳朵享受了一顿大餐。视频结束,教师就让学生来描述看了这段视频的感受。
这个突然袭击让我和旁边的教师措手不及,我开始回忆整个视频的全过程,梳理语言,寻找答案,这中间花费了一到两分钟的时间。
学生也被这突然的一问弄得找不到北,一下子学生没有人举手,冷场了一小会,后来才有三两个学生举手,回答的也没有让教师满意。
可想而知,连听课老师都觉得“措手不及”,都觉得不知从何作答,更何况学生呢?
所以说,教师在上课时一定要“导”好,不要提出超出演员水平的过高的要求,免得演员因达不到要求而受挫,影响发挥。
第三,课堂上问题的设计要有明确的指向性。
课堂上教师的提问指向性要明确,要让学生通过对该问题的研讨,有所思,有所得。
许多老师在讲精美的散文时,都会引导学生品析语言,进一步解读文本。我听过不少这样的课,老师们一般会这样进行自学指导: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下面请认真的再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者段落,进行品析。并用这样的句式开始你的发言“我喜欢     个句子,因为它      。”
学生们也都能找出喜欢的句子,从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用词准确、含义深刻等角度作答,但是听课时总觉得有点欠缺,却又说不清缺什么。
昨天听了一节公开课,我校的马平老师的课堂设计让我有种茅塞顿开、拨云见日的感觉。
她讲的是《春酒》,一篇很美的回忆性散文。课堂上,老师领着学生先“品味童真”,再“品悟乡情”,最后“品读母亲”,把品味语言和理解文章主旨完美的结合起来。在老师的巧妙引导、激情鼓励下,学生发言非常积极,研讨特别热烈。或许是他们发现,老师每一次提出的问题都是浅显易懂的,都是不难回答的,指向很明确,他们很快就可以从文章中找到对应的内容,很快就能运用老师教给的方法做出回答,即使有的问题回答起来略有难度,但是不用担心,小组讨论可以解决。他们从成功的发言中巩固了自信,他们在热烈的探究中体验了成功。
这两个环节进行完了之后,教师自然而然引领着学生总结了文章的主旨,真正是“水到渠成”,毫不生硬。
学生能不能学好,教学任务能不能顺利完成,不在于学生是否积极主动,是否能配合好老师,而在于老师能不能做好“导演”,能不能让学生在我们的启发诱导下,哭笑由心,酣畅淋漓的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
“三环自主”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打造有效课堂,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必须起好“主导”的作用,要像航标一样,为学生的自学和探究指明方向,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徜徉,不走偏,不绕远,直达胜利的彼岸。
 



------分隔线----------------------------
------分隔线----------------------------
返回顶部
济源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