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教学园地 > 学习交流 >

潜移默化自然天成

时间:2009-10-06 13:18来源: 作者:郭海霞 点击: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交流的题目是《潜移默化自然天成》。
在刚踏上讲台的时候,我的课堂是一杯水,这杯水就是课本和教参。除了照本宣科,我没有自己的风格和教学艺术。课堂上给学生输送的只是基本的有限的技能和知识,淡而无味,没有流水的灵性和充沛的活力。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是无味无趣的。有一天一个学生甚至悄悄的说:数学可不怕耽误,书上的内容就是老师要讲的,没一点变化,也没一点意思。听到这样的话,我心里很难受:本来数学就因它的逻辑性强而不太好理解,这样的课堂和想法更是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困难。怎样改变呢?
我梦想成为一名好老师——满腹经纶,满腔热忱,能大胆地想象,小心地求证。但同时我也清醒地知道:要实现这个梦想就要先从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入手。
于是,我很努力备课,向有经验的的教师学习教学方法,上课不打半点折扣,在教材的拓展上和相关的知识教学上弥补的不足。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欣喜的发现:我的课堂内容丰富了,课堂上形成了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更重要的是:在同学们的眼里我看到了变化,他们拥有了激情的光芒,闪现了思考的火花,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成绩也在一步一个台阶地提高。
可静心想想:总感觉还是有一些不太和谐的地方,总觉得课堂中还缺点什么。我在思考: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一个好老师的标准又是什么?有这样的答案:一堂好课或者一位好老师的真正贡献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这才是一堂好课的真正价值所在。这里所说的“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其实就是新教材中要求我们体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这真是我觉得课堂中缺乏的就是一种精神的力量,我要改变以往的局面,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技能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在数学课堂中进行精神的塑造,不象语文、思品等学科那么容易,如果方法不得当,就会有画蛇添足的感觉。我认为,数学学科的精神的塑造,不能一味的说教,更不是贴标签,而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点点滴滴、实实在在的渗透,这样易于同学接受。我在教学中尽力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有机结合,自然天成,渗透、渗透再渗透,自然、自然再自然。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几点做法:
一、备课时找准德育切入点
在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中国最早使用负数》、《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杨辉三角》、《一元二次方程的几何解法》等阅读教材后,给学生补充,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如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它国家390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州早1000多年,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的(简称“1+2”),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二、上课时挖掘德育渗透点
1、联系实际,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例如我在讲授《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时,向学生讲述了这样的事实:早在公元前两千年,大禹为了解决在治水中的地势测量问题,就巧妙地利用了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了不少治水工程的难题,这种方法要早于西方三角术的研究两千年。通过这个故事,不仅使学生看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而且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的积极性。
在以后讲授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在各方面的广泛应用时,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数学知识只有最终同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实用价值。
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给学生针对性地布置了一些实习作业,如自己制作测角器,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测量教学楼的高度。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及时增加渗透生活、生产常识、金融投资常识、市场竞争常识等,引导学生处处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以此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结合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推理,同时也存在许多富有哲理的东西,要注意挖掘这方面的素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比如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时,首先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一种确定点的位置的工具,它把几何中研究的基本对象“点”与代数中研究的基本对象“数”联系起来,通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关系,将一个点在平面内的位置,由它的横、纵坐标确定下来。由此加以引申,我们所处的整个社会,实际上也有一些无形的坐标系,每个人进入社会后,就象平面内的点一样,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一般说来,个人的定位参数概括起来也有两个,即个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在这两个因素中确定定位高低、好坏的唯一能动因素是后天因素,那就说明个人在社会上的定位,在某种程度上与自己的后天努力是密切相关的。因而告诫学生,在初中这个人生观发展的十字路口,每个学生都应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为以后长大成才而努力学习。另外,在学习完函数图象后,通过对各类函数图象特征的总结,如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抛物线、有的是双曲线、有的是折线等,启发学生,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如同函数图象一样,有时平坦,有时崎岖;有时高潮跌起,有时低潮绵延,应始终保持冷静向上的人生态度,去经受成功与失败的考验。
3、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但实践证明,合作学习活动开展不好出现很多弊端。如:小组内学习,好学生唱主角,成了他们的天地,学习稍差的学生,根本没有说话的机会,即使说了别人也不会听;组内成员意见不统一的时候,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等等。这样一来,合作学习就流于一种形式,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为了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在我的数学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让大家共享一个观点,那就是:一起学习,既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又要对别人的学习负责;要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前提下进行学习。四个人一个学习小组,组内成员分工明确,而且要求每个小组在讨论的时候,要让学习稍差一点的学生先发言,为他们树立信心,进而让大家感觉到,同学之间是平等的,我们要互助、互学;在汇报交流时,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互相取长补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小组的同学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对同学的质疑,我们要宽容、大度,不能对抗,这样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培养宽容、大度的良好品质。
4、抓住契机,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数学学科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辩证思想,它较其它学科更为具体和广泛,这是数学学科的一大特点,结合教学实际可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如圆和函数的定义、轨迹的概念等都是运动和变化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数的对立统一(正和负,整与分,有理与无理,实与虚)、运算法则的互逆关系(加与减,乘与除,乘方与开方)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反映;一些定理、定义、公式、法则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依赖,都反映了普遍联系的规律;还有反证法的思想,实际上是矛盾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体现。在讲授相应新课的同时,适时地、恰当地渗透些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数学方法的熟炼掌握,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
5、利用数学的美来进行精神渗透 
别林斯基说:“美育和德育是密切联系着的,它能陶冶健康的情感,培养崇高的情操,鼓舞人们为建设美好的未来去战斗。”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数学本身也有无穷的美妙。”可以说数学是万花筒,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在数学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因素。
数学学科包含着许多美学因素,利用数学美可以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观念教育。比如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它的完美不仅在于它的完全对称性(轴对称、中心对称),而且在于它体现着一种伟大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因为圆本身就是把无数零散的点,有秩序地、对称地、和谐地、按统一的规律(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排列而成的封闭图形,就像一个和美的大家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同时也遵循着集体的纪律。若个人不遵守集体的纪律,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就会像不在圆上的点一样,游离于集体之外,也就得不到集体的温暖。这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集体主义教育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思想和观念。
在数学教学中每一个数学教师都必须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学习数学可以使人的思维深刻、敏锐、有条理、有系统;可以锻炼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培养刻苦钻研、顽强拼搏的精神,提高严谨、认真、一丝不苟态度、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优化着人的思维素质,给我们带来很多实实在在的好处。”我们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的这样一个目标定位上。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要注意方法上文道结合,做到自然妥贴,切忌生搬硬套,使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这样才能在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熏陶。只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长期地熏陶、渗透,才能收到效果,使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潜移默化、自然天成。
最后,想把我的一些想法和大家共享:
将来,不管学生从事什么工作,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观察、联想、类比、归纳、推理的方法等,都能随时随地发挥作用,使他们受益终身。因此学习数学是做人的需要,是要成为数字时代有用人才的需要。我们一起在课堂教学中打开学生心灵深处的渴望,点击他们智慧的键盘,捕捉闪光点,找准突破口,让行动打造智慧,扬起风帆,点亮灯塔,引导他们驶向远方。
 



------分隔线----------------------------
------分隔线----------------------------
返回顶部
济源网站建设